王鳴盛
王鳴盛,字鳳喈,一字禮堂,別字西莊,嘉定人。生而敏慧,四歲,隨王父讀書丹徒學署,日識數百字,縣令馮詠以神童目之。年十二,為四書文,才氣浩瀚,已有名家風度。年十七,補諸生,屢試第一。鄉試中副榜,才名藉甚。江蘇巡撫陳文肅公大受招入蘇州紫陽書院,院長歸安吳大綬、常熟王峻皆賞其才。乾隆十二年鄉試,以五經中式。
會試不第,客游蘇州。時沈文慤公德潛以禮部侍郎致仕,海內英雋之士皆出其門下,與王侍郎蘭泉先生、錢少詹大昕、吳內翰企晉及曹仁虎、趙文哲、黃文蓮相唱和,文慤以為不下嘉靖七子。
又與惠松崖徵君講經義,知詁訓必以漢儒為宗。精研尚書,久之,乃信東晉之古文固偽,而馬、鄭所注,實孔壁之古文也,東晉所獻之泰誓固偽,而唐人所斥為偽泰誓者實非偽也,古文之真偽辨而尚書二十九篇粲然具在,知所從事矣。
十九年,莊培因榜以第二人及第,授編修,公卿爭以禮致之,刑部侍郎秦蕙田修五禮通考,屬以分修,尤見重於掌院學士蔣文恪公溥。二十三年,天子親試翰詹諸臣,特置一等一名,擢侍講學士,充日講起居注官。明年,充福建正考官,未蕆事,即有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之命,還京,有御史論其馳驛濫用驛馬,罣吏議,左遷光祿寺卿。尋丁內艱歸,遂不復出,卜居蘇州閶門外,不與當事通,亦不與朝貴接。家本寒素,賣文諛墓以自給,餘則一介不取也。
閉戶讀書,日夕探討。嘗謂漢儒說經必守家法,亦云師法,自唐貞觀撰諸經義疏而家法亡,宋元豐以新義取士而漢學殆絕,今好古之士皆知崇注疏矣,然經注惟詩、三禮及公羊傳猶是漢人家法,餘經則出於魏晉,未為醇備,故所撰尚書後案以鄭、馬為主,不得已閒採偽孔、王肅,而唐宋諸儒之說概不取焉。
又撰十七史商榷一百卷,主於校勘本文,補正譌脫,審事蹟之虛實,辨紀傳之異同,最詳於輿地、職官、典章、制度,獨不喜褒貶人物,以為空言無益也。
又有蛾術編一百卷,其目有十:說錄、說字、說地、說制、說人、說物、說集、說刻、說通、說系,其書辨博詳明,與洪容齋、王深寧不相上下。
詩宗盛唐,中年出入於香山、東坡,晚年獨愛玉谿生,謂少陵以後一人。手定詩集二十四卷,古文若干卷。老年因讀書窮日夜不輟,目遂瞽,有吳興醫鍼之而愈,著書如常,乃自號西沚。卒年七十有六。
藩十六歲時,著爾雅正字,光祿在艮庭先生家見此書,囑艮庭先生招藩往謁,獎賞不去口。嘗謂藩曰:「予門下士,以金子璞園為第一,予近日得見好學深思之士,惟子及李子賡芸、費子士璣三人而已。」
金曰追·費士璣·李賡芸
璞園名曰追,嘉定諸生。閉門校書,不求聞達,十三經皆有校本,而儀禮尤精,著有儀禮正譌十七卷行於世。士璣,吳江人。嘉慶戊午科舉人,治漢易。李賡芸,號許齋,嘉定人。深於小學,乾隆庚戌成進士,今官浙江嘉興府知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