洪亮吉


洪亮吉,字君直,一字稚存。先世居歙縣,祖公宷贅於武進趙氏,至君,籍陽湖。生六歲而孤,依外家讀書,穎悟異常兒。晚自塾歸,母氏篝燈課讀,機聲軋軋,與書聲相閒不斷。年十八,祖妣趙及祖相繼下世,君承重,水漿不入口,杖而後起。二十四歲,入學為附生,與同邑黃秀才景仁為詩歌相唱和,有時譽,人目為洪黃。後謁安徽學使笥河先生,受業為弟子,先生延之校文,時幕下士多通儒,戴編修震、邵學士晉涵、王觀察念孫、汪明經中皆通古義,乃立志窮經。家居,與孫君星衍相觀摩,學益進,時人又目為孫洪。

乾隆三十九年甲午科,中本省鄉試副榜。四十一年,母猝病卒,時在浙江學使王文端公傑幕中,得病耗,馳歸里門,有以死告者,大慟,失足落水,遇汲者救甦。既以不得視含斂為終天之恨,遂絕粒,或喻以毀不滅性,始啜粥,居苫枕凷,不入內,不飲酒食肉,里中稱為孝子。

四十五年庚子科,中式順天舉人。五十五年庚戌,石韞玉榜以第二人及第,授編修,充國史館纂修官。明年,又充石經收掌詳覆官。藩是時館總裁王文端公第,君手定條例,屬藩呈之,公是其說。彭文勤主其事,以為不然,文端不能與之爭也,後文勤自作凡例,文端命藩勘定,駮其秕謬者數十條,文勤大怒,謂藩與君互相標榜。嗟乎!直道之不行也久矣!

五十七年壬子科,充順天鄉試同考官,即拜貴州學政之命。黔省僻遠,無書籍,為購經、史、通典、文選諸書,置各府書院,黔人爭知好古,君之教也。奏陳澔禮記注乃臆說空言,絕無師法,宜易鄭玄注以試士,格於部議,不行。

嘉慶元年,充咸安宮總裁,在上書房行走。三年正月,大考翰詹,時教匪充斥,題為征邪教疏,君指陳時事,直書無隱,又在師友前論時事,扼腕歎息,皆以為狂。君知不容於時,適弟靄吉卒於家,以古人有期功去官者,乃引疾歸。

今上親政,修高宗純皇帝實錄,朱文正公珪薦君,復赴都與修實錄。教習庶吉士,與同館議論不合,將乞假歸矣,念今上大開言路,而陳奏者皆無經國之計,身居翰林,又無奏事之責,因陳時政數千言,謂故福郡王所過繁費,州縣供億,致虛藏帑,故相和珅擅權時,達官清選或執贄門下,或屈膝求擢,羅列中外官罔上負國者四十餘人,作書上成親王及朱文正、劉相國權之,進呈御覽。有旨革職審擬。對簿時,詞色不撓。王大臣等擬以大不敬律,置重辟,有旨減死,發伊犁。武進趙君懷玉入詔獄慰之,君曰:「昨日念念在西市,今日念念在玉門關矣。」次日,趙君送至廣寧門外,握手黯然,而君神氣自若。將抵戍所,某將軍妄測聖意,奏請俟君至,斃以法,先發後聞,有旨申飭不行。

五年四月,京師亢旱,上因久不雨,減釋軍流,不雨,朱文正奏稱安南黎氏二臣忠於其主而久繫獄中,請釋之,又不雨,上乃念君以直言獲罪,立予釋回,是日,甘霖大沛,御製得雨詩紀其事。又製導言納諫論,言「亮吉原書無違礙之句,有愛君之誠,實足啟沃朕心」,並將其書裝潢成卷,常置座右以作良規,以勸言事者毋因亮吉獲咎,鉗口不敢復言。

君以六年歸里,雖蒙編管,而江左名流過君講學問字者無虛日。十二年,常州旱,有司勘不成災,飢民剝樹皮以食,君請當事率紳士捐資賑濟,所活飢民數十萬,邑人至今稱頌不衰。十四年五月十二日,以疾終,得年六十有四。

君性伉直,疾惡如仇,自謂不能容物,生平好學,嘗舉荀子語「為人戒有暇日」,所以窮日著書,老而不倦。深嫉浮屠氏之說,詩文中未嘗用彼教語。撰著行於世者,

  • 左傳詁二十卷、
  • 公羊穀梁古義二卷、
  • 漢魏音四卷、
  • 比雅十二卷、
  • 六書轉注錄八卷、
  • 弟子職箋釋一卷、
  • 補三國晉書地理志、十六國疆域記、乾隆府廳州縣志、詩文集若干卷。

君在畢尚書沅幕中最久,預修宋元資治通鑒,修陝西、河南各州縣志,是以深於史學,而尤精地理沿革所在。

嘉慶四年,藩遇君於宣城,論說文解字五龍六甲之說及「冕旒」字,不合。君出示所作古文,藩又指摘其用事譌舛,君齗齗強辯,藩曰「君如梁武之護前矣」,君慍見於色。因藩談次偶及輿縣,君云「在江都」,藩據文選注赤岸山之證,當在六合。藩又謂太平寰宇記鄧艾石鼈城白水陂事不見於史而已,並未言無此事也。君忽寓書於藩,謂輿縣實在江都,而鄧艾事樂史本之元和郡縣志,豈可疑為無此事者,灑灑千言,反覆辨論。藩不答一字,恐激君之怒耳,豈知益增其怒,遂不復相見矣。今作君傳,潸然淚下,自悔鹵莽,致傷友道,能不悲哉!

莊君炘·趙懷玉·張惠言

與君同時為漢學者,孫君淵如之外,有三人焉。一為莊君炘,字虛庵。乾隆戊子副榜,較刊淮南子、一切經音義,深於聲音訓詁之學,今官陝西乾州知州。

一為武進趙君懷玉,字億孫,一字味辛。庚子召試舉人,授內閣中書,出為山東青州府同知。好學深思,無書不讀,肄經,深於詩故,兼工文章。

一為武進張惠言,字皋文。乾隆丙午中式舉人,嘉慶己未成進士,改庶吉士,充實錄館纂修官、武英殿協修官,辛酉,散館,授編修,卒於官。著有周易虞氏義九卷、虞氏消息二卷、儀禮圖六卷。其甥董士錫,字晉卿,傳其學。

臧琳·臧鏞

康熙時,又有臧琳者,武進諸生。博綜經史百氏之書,教人先以爾雅、許氏說文解字,曰:「不識字,何以讀書?不通訓詁,何以明經?」鍵戶著述,世無知者。著有經義雜記三十卷,太原閻百詩為之序,玄孫鏞刊行之。

鏞,字在東。盧紹弓學士之弟子,自云「段大令懋堂致書學士曰『高足臧君,學識遠超孫、洪』」,由是學士益敬異之。然乎、否乎?

劉逢祿

又有劉君逢祿,字申甫。嘉慶辛酉選拔貢生,丁卯舉人。淹通經傳,著春秋公羊釋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