尚書


尚書有二,一為今文,伏生所授也,一為古文,孔安國所傳也。書本有百篇,孔子序之,遭秦滅學,至漢,唯濟南伏生口傳二十八篇:

  • 第一堯典,合舜典為一篇,
  • 二皐陶謨,合益稷為一篇,
  • 三禹貢,
  • 四甘誓,
  • 五湯誓,
  • 六盤庚,
  • 七高宗彤日,
  • 八西伯戡黎,
  • 九微子,
  • 十坶誓,
  • 十一洪範,
  • 十二金縢,
  • 十三大誥,
  • 十四康誥,
  • 十五酒誥,
  • 十六梓材,
  • 十七召誥,
  • 十八洛誥,
  • 十九多士,
  • 二十無逸,
  • 二十一君奭,
  • 二十二多方,
  • 二十三立政,
  • 二十四顧命,合康王之誥為一篇,
  • 二十五呂刑,
  • 二十六文侯之命,
  • 二十七粊誓,
  • 二十八秦誓,

又河內女子得泰誓一篇獻之,共二十九篇。伏生作尚書傳四十一篇,以授同郡張生,張生授千乘歐陽生,歐陽生授同郡兒寬,寬授歐陽生之子,世世傳之,至曾孫歐陽高,謂之尚書歐陽之學。又有夏侯都尉受業於張生,以授族子始昌,始昌傳族子勝,為大夏侯之學,勝授從子建,別為小夏侯之學。於是有歐陽、大、小夏侯三家,訖漢東京,相傳不絕,是為今文尚書。

漢武帝時,魯恭王壞孔子宅,得古文尚書,孔安國以今文字讀之,皆起,增多一十六篇:

  • 舜典一,
  • 汨作二,
  • 九共三,
  • 大禹謨四,
  • 棄稷五,
  • 五子之歌六,
  • 胤征七,
  • 湯誥八,
  • 咸有一德九,
  • 典寶十,
  • 伊訓十一,
  • 肆命十二,
  • 原命十三,
  • 武成十四,
  • 旅獒十五,
  • 臩命十六。

鄭康成謂之二十四篇者,分九共為九篇也。遭巫蠱事,不得列於學官,故稱逸書,亦稱中古文。其傳之者,都尉朝,朝授膠東庸生,庸生授胡常,常授徐敖,敖授王璜、涂惲,惲授桑欽,成、哀時,劉向父子校理祕書,皆見之,後漢賈徽受業於涂惲,傳子逵。又有孔僖者,安國後也,世傳其學。尹敏、周防、周磐、楊倫、張楷、孫期亦習古文。又有扶風杜林,得西州桼書,互相考證,以授衛宏,徐巡、馬融亦傳其學。鄭君康成先受古文於張恭祖,既又遊馬融之門,乃淵源於孔氏,又通杜林桼書者也,是為古文尚書。

然增多之一十六篇,馬融云「絕無師說」,蓋安國以今文讀之,校其文字,習其句讀而已。漢儒重師承,無師說者,不敢強為之解,則張楷之注、賈逵之訓、馬融之傳、康成之注,亦但解伏生所傳之二十八篇,其一十六篇皆無注釋也,所以謂之逸書,逸書者,非逸其文,其說逸而無考也。其後,武成亡於建武之際,至東漢之末,胤征、伊訓猶有存者,故康成注書間一引之,如禹貢注引胤征、典寶注引伊訓之類。迄乎永嘉,師資道喪,二京逸典,咸就滅亡。

江左中興,元帝時,豫章內史梅賾奏上孔傳古文尚書,自云「晉太保公鄭沖以古文尚書授扶風蘇愉,愉授天水梁柳,柳授城陽臧曹,曹授汝南梅賾」。賾所上之書,增多古文二十五篇:

  • 一大禹謨,
  • 二五子之歌,
  • 三胤征,
  • 四仲虺之誥,
  • 五湯誥,
  • 六伊訓,
  • 七太甲上,
  • 八太甲中,
  • 九太甲下,
  • 十咸有一德,
  • 十一說命上,
  • 十二說命中,
  • 十三說命下,
  • 十四泰誓上,
  • 十五泰誓中,
  • 十六泰誓下,
  • 十七武成,
  • 十八旅獒,
  • 十九微子之命,
  • 二十蔡仲之命,
  • 二十一周官,
  • 二十二君陳,
  • 二十三畢命,
  • 二十四君牙,
  • 二十五冏命,

是為偽古文尚書、偽孔傳。齊建武中,吳姚方興於大航市得舜典一篇奏上,比馬鄭注多

曰若稽古帝舜,曰重華,協于帝,濬哲文明,溫恭允塞,元德升聞,乃命以位。

二十八字,乃分堯典之半為舜典,此又偽中之偽也。時梁武為博士,駮之,遂不行。

至唐孔穎達為正義,取偽孔書,又取此說,反斥鄭氏所述之二十四篇為張霸偽造。霸偽造者,乃百兩篇,成帝時劉向以古文校之,非是,遂黜其書。漢書儒林傳先述孔壁逸書,後敘百兩篇,則逸書非百兩明矣。且逸書及百兩篇,劉向父子領校祕書時皆得見之,豈有向明知其偽而撰別錄仍取霸書乎?歆撰三統曆,述伊訓、武成、畢命諸篇悉孔壁古文,豈有歆亦知其偽而反取其說乎?沖遠之說,可謂游談無根矣。

自此以後,正義大行,而馬鄭之注皆亡。至宋,吳棫、朱子始疑其偽,繼之者,吳草廬、郝京山、梅鷟也,然皆未能抉其奧、探其蘊。逮國朝閻氏、惠氏出,而偽古文寖微,馬鄭之學復顯於世矣。國朝注尚書者十有餘家,不知偽古文、偽孔傳者概不著錄,如胡朏明洪範正論,雖力攻圖書之謬,而闢漢學五行災異之說,是不知夏侯始昌之洪範五行傳亦出於伏生也,朏明雖知偽古文,而不知五行傳之不可闢,是以黜之。

  • 古文尚書疏證八卷 閻若璩撰
  • 禹貢錐指二十卷、圖一卷 胡渭撰
  • 古文尚書考二卷 惠定宇撰
  • 尚書考辨四卷 宋鑒撰
  • 尚書後案三十卷 王鳴盛撰
  • 尚書集注音疏十二卷、尚書經師系表一卷 江艮庭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