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冶長第五
1
子謂公冶長「可妻也,雖在縲紲之中,非其罪也」,以其子妻之。孔曰:公冶長、弟子,魯人也,姓公冶、名長,縲、黑索,紲、攣也,所以拘罪人。
2
子謂南容「邦有道不廢,邦無道免於刑戮」,以其兄之子妻之。王曰:南容、弟子南宮縚,魯人也,字子容,不廢、言見用。
3
子謂子賤孔曰:子賤、魯人,弟子宓不齊。「君子哉若人!魯無君子者,斯焉取斯」?包曰:若人者、若此人也,如魯無君子,子賤安得此行而學行之。
4
子貢問曰:「賜也何如?」
子曰:「女器也。孔曰:言女器用之人。」
曰:「何器也?」
曰:「瑚璉也。包曰:瑚璉、黍稷之器,夏曰瑚,殷曰璉,周曰簠簋,宗廟之器貴者。」
5
或曰:「雍也仁而不佞。馬曰:雍、弟子仲弓名,姓冉。」
子曰:「焉用佞?禦人以口給,屢憎於人,不知其仁,焉用佞?孔曰:屢、數也,佞人口辭捷給,數為人所憎惡。」
6
子使漆彫開仕,對曰:「吾斯之未能信。孔曰:開、弟子,漆彫姓、開名,仕進之道未能信者,未能究習。」子說。鄭曰:善其志道深。
7
子曰:「道不行,乘桴浮於海,從我者其由也與?馬曰:桴、編竹木,大者曰栰,小者曰桴。」
子路聞之喜,孔曰:喜與己俱行。子曰:「由也好勇過我,無所取材。鄭曰:子路信夫子欲行,故言「好勇過我,無所取材」者,無所取於桴材,以子路不解微言,故戲之耳。一曰子路聞孔子欲浮海,便喜,不復顧望,故孔子歎其勇,曰「過我無所取哉」,言唯取於己,古字材哉同。」
8
孟武伯問:「子路仁乎?」
子曰:「不知也。孔曰:仁道至大,不可全名也。」
又問。
子曰:「由也,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,孔曰:賦、兵賦。不知其仁也。」
「求也何如?」
子曰:「求也,千室之邑、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,孔曰:千室之邑、卿大夫之邑,卿大夫稱家,諸侯千乘,大夫百乘,宰、家臣。不知其仁也。」
「赤也何如?」
子曰:「赤也,束帶立於朝,可使與賓客言也,馬曰:赤、弟子公西華,有容儀,可使為行人。不知其仁也。」
9
子謂子貢曰:「女與回也孰愈?孔曰:愈猶勝也。」
對曰:「賜也何敢望回?回也聞一以知十,賜也聞一以知二。」
子曰:「弗如也!吾與女弗如也。包曰:既然子貢不如,復云吾與女俱不如者,蓋欲以慰子貢也。」
10
宰予晝寢,包曰:宰予、弟子宰我。子曰:「朽木不可彫也,包曰:朽、腐也,彫、彫琢刻畫。糞土之牆不可杇也,王曰:杇、槾也,此二者以喻雖施功猶不成。於予與何誅?孔曰:誅、責也,今我當何責於女乎?深責之。」
子曰:「始吾於人也,聽其言而信其行,今吾於人也,聽其言而觀其行,於予與改是。孔曰:改是聽言信行,更察言觀行,發於宰我之晝寢。」
11
子曰:「吾未見剛者。」
或對曰:「申棖。包曰:申棖、魯人。」
子曰:「棖也慾,焉得剛?孔曰:慾、多情慾。」
12
子貢曰:「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,吾亦欲無加諸人。馬曰:加、陵也。」
子曰:「賜也,非爾所及也。孔曰:言不能止人使不加非義於己。」
13
子貢曰:「夫子之文章,可得而聞也,章、明也,文彩形質著見,可以耳目循。夫子之言性與天道,不可得而聞也。性者、人之所受以生也,天道者、元亨日新之道,深微,故不可得而聞也。」
14
子路有聞,未之能行,唯恐有聞。孔曰:前所聞未及行,故恐後有聞,不得並行也。
15
子貢問曰:「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?孔曰:孔文子、衛大夫孔圉,文、謚也。」
子曰:「敏而好學,不恥下問,是以謂之文也。孔曰:敏者、識之疾也,下問謂凡在己下者。」
16
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:孔曰:子產、鄭大夫公孫僑。其行己也恭,其事上也敬,其養民也惠,其使民也義。
17
子曰:「晏平仲善與人交,久而敬之。周曰:齊大夫,晏姓、平謚、名嬰。」
18
子曰:「臧文仲居蔡,包曰:臧文仲、魯大夫臧孫辰,文、謚也,蔡、國君之守龜,出蔡地,因以為名焉,長尺有二寸,居蔡、僭也。山節藻梲,包曰:節者、栭也,刻鏤為山,梲者、梁上楹,畫為藻文,言其奢侈。何如其知也?孔曰:非時人謂之為知。」
19
子張問曰:「令尹子文孔曰:令尹子文、楚大夫,姓鬭、名穀、字於菟。三仕為令尹,無喜色,三已之,無慍色,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,何如?」
子曰:「忠矣。」
曰:「仁矣乎?」
曰:「未知,焉得仁?但聞其忠事,未知其仁也。」
「崔子弒齊君,陳文子有馬十乘,棄而違之,孔曰:皆齊大夫,崔杼作亂,陳文子惡之,捐其四十匹馬,違而去之。至於他邦,則曰『猶吾大夫崔子也』,違之,之一邦,則又曰『猶吾大夫崔子也』,違之,何如?」
子曰:「清矣。」
曰:「仁矣乎?」
曰:「未知,焉得仁?孔曰:文子辟惡逆、去無道、求有道,當春秋時,臣陵其君皆如崔杼,無有可止者。」
20
季文子三思而後行,子聞之,曰:「再,斯可矣!鄭曰:季文子、魯大夫季孫行父,文、謚也,文子忠而有賢行,其舉事寡過,不必及三思。」
21
子曰:「甯武子馬曰:衛大夫甯俞,武、謚也。邦有道則知,邦無道則愚,其知可及也,其愚不可及也。孔曰:佯愚似實,故曰不可及也。」
22
子在陳曰:「歸與,歸與!吾黨之小子狂簡,斐然成章,不知所以裁之。孔曰:簡、大也,孔子在陳,思歸欲去,故曰「吾黨之小子狂簡者進取於大道,妄作穿鑿以成文章,不知所以裁制,我當歸以裁制之耳」,遂歸。」
23
子曰:「伯夷、叔齊不念舊惡,怨是用希。孔曰:伯夷、叔齊,孤竹君之二子,孤竹、國名。」
24
子曰:「孰謂微生高直?孔曰:微生姓、名高,魯人也。或乞醯焉,乞諸其鄰而與之。孔曰:乞之四鄰以應求者,用意委曲,非為直人。」
25
子曰:「巧言、令色、足恭,孔曰:足恭、便僻貌。左丘明恥之,丘亦恥之,孔曰:左丘明、魯大史。匿怨而友其人,孔曰:心內相怨而外詐親。左丘明恥之,丘亦恥之。」
26
顏淵、季路侍,子曰:「盍各言爾志?」
子路曰:「願車馬衣裘與朋友共,敝之而無憾。孔曰:憾、恨也。」
顏淵曰:「願無伐善,孔曰:不自稱己之善。無施勞。孔曰:不以勞事置施於人。」
子路曰:「願聞子之志。」
子曰:「老者安之,朋友信之,少者懷之。孔曰:懷、歸也。」
27
子曰:「已矣乎!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。包曰:訟猶責也,言人有過莫能自責。」
28
子曰:「十室之邑,必有忠信如丘者焉,不如丘之好學也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