憲問第十四


1

憲問恥,子曰:「邦有道,穀,孔曰:穀、祿也,邦有道,當食祿。邦無道,穀,恥也!孔曰:君無道而在其朝、食其祿,是恥辱。

「克、伐、怨、欲不行焉,可以為仁矣?馬曰:克、好勝人,伐、自伐其功,怨、忌小怨,欲、貪欲也。

子曰:「可以為難矣,仁則吾不知也。包曰:四者行之難,未足以為仁。

2

子曰:「士而懷居,不足以為士矣。士當志道不求安,而懷其居,非士也。

3

子曰:「邦有道,危言危行,包曰:危、厲也,邦有道,可以厲言行也。邦無道,危行言孫。孫、順也,厲行、不隨俗,順言、以遠害。

4

子曰:「有德者必有言,德不可以億中,故必有言。有言者不必有德,仁者必有勇,勇者不必有仁。」

5

南宮适孔曰:适、南宮敬叔,魯大夫。問於孔子曰:「羿善射,奡盪舟,孔曰:羿、有窮國之君,篡夏后相之位,其臣寒浞殺之,因其室而生奡,奡多力,能陸地行舟,為夏后少康所殺。俱不得其死然,孔曰:此二子者皆不得以壽終。禹稷躬稼而有天下。」夫子不答。馬曰:禹盡力於溝洫,稷播百穀,故曰躬稼,禹及其身、稷及後世皆王,适意欲以禹稷比孔子,孔子謙故不答也。

南宮适出,子曰:「君子哉若人!尚德哉若人!孔曰:賤不義而貴有德,故曰君子。

6

子曰:「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,未有小人而仁者也。孔曰:雖曰君子,猶未能備。

7

子曰:「愛之,能勿勞乎?忠焉,能勿誨乎?孔曰:言人有所愛,必欲勞來之,有所忠,必欲教誨之。

8

子曰:「為命,裨諶草創之,孔曰:裨諶、鄭大夫氏名也,謀於野則獲,於國則否,鄭國將有諸侯之辭,則使乘車以適野而謀作盟會之辭。世叔討論之,行人子羽脩飾之,東里子產潤色之。馬曰:世叔、鄭大夫游吉也,討、治也,裨諶既造謀,世叔復治而論之,詳而審之,行人、掌使之官,子羽、公孫揮,子產居東里,因以為號,更此四賢而成,故鮮有敗事。

9

或問子產,子曰:「惠人也!孔曰:惠、愛也,子產、古之遺愛。

問子西,曰:「彼哉,彼哉!馬曰:子西、鄭大夫,彼哉彼哉、言無足稱,或曰楚令尹子西。

問管仲,曰:「人也!猶詩言「所謂伊人」。奪伯氏駢邑三百,飯疏食,沒齒無怨言。孔曰:伯氏、齊大夫,駢邑、地名,齒、年也,伯氏食邑三百家,管仲奪之,使至疏食而沒齒無怨言,以其當理也。

10

子曰:「貧而無怨難,富而無驕易。王曰:貧者善怨,富者善驕,二者之中,貧者人難使不怨也。

11

子曰:「孟公綽為趙魏老則優,不可以為滕薛大夫。孔曰:公綽、魯大夫,趙魏皆晉卿,家臣稱老,公綽性寡欲,趙魏貪賢,家老無職,故優,滕薛小國,大夫職煩,故不可為。

12

子路問成人,子曰:「若臧武仲之知,馬曰:魯大夫臧孫紇。公綽之不欲,馬曰:孟公綽。卞莊子之勇,周曰:卞邑大夫。冉求之藝,文之以禮樂,孔曰:加之以禮樂文成。亦可以為成人矣。」

曰:「今之成人者何必然?見利思義,馬曰:義然後取,不苟得。見危授命,久要不忘平生之言,亦可以為成人矣。孔曰:久要、舊約也,平生猶少時。

13

子問公叔文子於公明賈曰:「信乎,夫子不言、不笑、不取乎?孔曰:公叔文子、衛大夫公孫拔,文、謚。

公明賈對曰:「以告者過也!夫子時然後言,人不厭其言,樂然後笑,人不厭其笑,義然後取,人不厭其取。」

子曰:「其然,豈其然乎?馬曰:美其得道,嫌不能悉然。

14

子曰:「臧武仲以防求為後於魯,雖曰不要君,吾不信也。孔曰:防、武仲故邑,為後、立後也,魯襄公二十三年,武仲為孟氏所譖,出奔邾,自邾如防,使為以大蔡納請曰「紇非能害也,知不足也,非敢私請,苟守先祀,無廢二勳,敢不辟邑」,乃立臧為,紇致防而奔齊,此所謂要君。

15

子曰:「晉文公譎而不正,鄭曰:譎者、詐也,謂召天子而使諸侯朝之,仲尼曰「以臣召君,不可以訓」,故書曰天王狩於河陽,是譎而不正也。齊桓公正而不譎。馬曰:伐楚以公義,責苞茅之貢不入,問昭王南征不還,是正而不譎也。

16

子路曰:「桓公殺公子糾,召忽死之,管仲不死,曰未仁乎?孔曰:齊襄公立無常,鮑叔牙曰「君使民慢,亂將作矣」,奉公子小白出奔莒,襄公從弟公孫無知殺襄公,管夷吾、召忽奉公子糾出奔魯,齊人殺無知,魯伐齊,納子糾,小白自莒先入,是為桓公,乃殺子糾,召忽死之。

子曰:「桓公九合諸侯,不以兵車,管仲之力也,如其仁,如其仁!孔曰:誰如管仲之仁。

17

子貢曰:「管仲非仁者與?桓公殺公子糾,不能死,又相之。」

子曰:「管仲相桓公,霸諸侯,一匡天下,馬曰:匡、正也,天子微弱,桓公帥諸侯以尊周室,一正天下。民到于今受其賜,受其賜者、為不被髮左衽之惠。微管仲,吾其被髮左衽矣!馬曰:微、無也,無管仲則君不君、臣不臣,皆為夷狄。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,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?王曰:經、經死於溝瀆中也,管仲、召忽之於公子糾,君臣之義未正成,故死之未足深嘉,不死未足多非,死事既難,亦在於過厚,故仲尼但美管仲之功,亦不言召忽不當死。

18

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與文子同升諸公,孔曰:大夫僎本文子家臣,薦之,使與己並為大夫,同升在公朝。子聞之,曰:「可以為文矣。孔曰:言行如是,可謚為文。

19

子言衛靈公之無道,康子曰:「夫如是,奚而不喪?」

孔子曰:「仲叔圉治賓客,祝鮀治宗廟,王孫賈治軍旅,夫如是,奚其喪?孔曰:言雖無道,所任者各當其才,何為當亡?

20

子曰:「其言之不怍,則為之也難。馬曰:怍、慙也,內有其實則言之不慙,積其實者為之難。

21

陳成子弒簡公,孔子沐浴而朝,告於哀公曰:「陳恒弒其君,請討之。馬曰:成子、齊大夫陳恒也,將告君,故先齊,齊必沐浴。

公曰:「告夫三子。孔曰:謂三卿也。

孔子曰:「以吾從大夫之後,不敢不告也,君曰『告夫三子』者。馬曰:我禮當告君,不當告三子,君使我往,故復往。

之三子告,不可,孔子曰:「以吾從大夫之後,不敢不告也。馬曰:孔子由君命,之三子告,不可,故復以此辭語之而止。

22

子路問事君,子曰:「勿欺也,而犯之。孔曰:事君之道,義不可欺,當能犯顏諫爭。

23

子曰:「君子上達,小人下達。本為上,末為下。

24

子曰:「古之學者為己,今之學者為人。孔曰:為己、履而行之,為人、徒能言之。

25

蘧伯玉使人於孔子,孔子與之坐而問焉,孔曰:伯玉、衛大夫蘧瑗。曰:「夫子何為?」

對曰:「夫子欲寡其過而未能也。言夫子欲寡其過而未能無過。

使者出,子曰:「使乎,使乎!陳曰:再言使乎者、善之也,言使得其人。

26

子曰:「不在其位,不謀其政。」

曾子曰:「君子思不出其位。孔曰:不越其職。

27

子曰:「君子恥其言之過其行。」

28

子曰:「君子道者三,我無能焉,仁者不憂、知者不惑、勇者不懼。」

子貢曰:「夫子自道也。」

29

子貢方人,孔曰:比方人也。子曰:「賜也賢乎哉!夫我則不暇。孔曰:不暇比方人也。

30

子曰:「不患人之不己知,患其不能也。王曰:徒患己之無能。

31

子曰:「不逆詐,不億不信,抑亦先覺者,是賢乎?孔曰:先覺人情者,是寧能為賢乎?或時反怨人。

32

微生畝謂孔子曰:「丘何為是栖栖者與,無乃為佞乎?包曰:微生姓、畝名。

孔子曰:「非敢為佞也,疾固也。包曰:疾世固陋,欲行道以化之。

33

子曰:「驥不稱其力,稱其德也。鄭曰:德者、調良之謂。

34

或曰:「以德報怨,何如?」

子曰:「何以報德?德、恩惠之德。以直報怨,以德報德。」

35

子曰:「莫我知也夫!」

子貢曰:「何為其莫知子也?子貢怪夫子言何為莫知己,故問。

子曰:「不怨天,不尤人,馬曰:孔子不用於世,而不怨天,人不知己,亦不尤人。下學而上達,孔曰:下學人事,上知天命。知我者其天乎?聖人與天地合其德,故曰唯天知己。

36

公伯寮愬子路於季孫,馬曰:愬、譖也,伯寮、魯人,弟子也。子服景伯以告,孔曰:魯大夫子服何忌也,告、告孔子。曰:「夫子固有惑志,孔曰:季孫信讒,恚子路。於公伯寮,吾力猶能肆諸市朝。鄭曰:吾勢力猶能辨子路之無罪於季孫,使之誅寮而肆之,有罪既刑、陳其尸曰肆。

子曰:「道之將行也與,命也!道之將廢也與,命也!公伯寮其如命何?」

37

子曰:「賢者辟世,孔曰:世主莫得而臣。其次辟地,馬曰:去亂國,適治邦。其次辟色,孔曰:色斯舉矣。其次辟言。孔曰:有惡言乃去。

子曰:「作者七人矣。包曰:作、為也,為之者凡七人、謂長沮、桀溺、丈人、石門、荷蕢、儀封人、楚狂接輿。

38

子路宿於石門,晨門曰:「奚自?晨門者、閽人也。

子路曰:「自孔氏。」

曰:「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?包曰:言孔子知世不可為而強為之。

39

子擊磬於衛,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曰:「有心哉,擊磬乎?蕢、草器也,有心謂契契然。

既而曰:「鄙哉,硜硜乎!莫己知也,斯己而已矣!此硜硜者徒信己而已,言亦無益。深則厲,淺則揭』。包曰:以衣涉水為厲,揭、揭衣也,言隨世以行己,若過水必以濟,知其不可,則當不為。

子曰:「果哉,末之難矣!未知己志而便譏己,所以為果,末、無也,無難者、以其不能解己之道。

40

子張曰:「書云『高宗諒陰,三年不言』,何謂也?孔曰:高宗、殷之中興王武丁也,諒、信也,陰猶默也。

子曰:「何必高宗?古之人皆然,君薨,百官緫己,馬曰:己、百官。以聽於冢宰三年。孔曰:冢宰、天官卿,佐王治者,三年喪畢,然後王自聽政。

41

子曰:「上好禮,則民易使也。民莫敢不敬,故易使。

42

子路問君子,子曰:「脩己以敬。孔曰:敬其身。

曰:「如斯而已乎?」

曰:「脩己以安人。孔曰:人謂朋友九族。

曰:「如斯而已乎?」

曰:「脩己以安百姓。脩己以安百姓,堯舜其猶病諸?孔曰:病猶難也。

43

原壤夷俟,馬曰:原壤、魯人,孔子故舊,夷、踞,俟、待也,踞待孔子。子曰:「幼而不孫弟,長而無述焉,老而不死,是為賊。賊謂賊害。」以杖叩其脛。孔曰:叩、擊也,脛、脚脛。

44

闕黨童子將命,馬曰:闕黨之童子將命者、傳賓主之語出入。或問之曰:「益者與?」

子曰:「吾見其居於位也,童子隅坐無位,成人乃有位。見其與先生並行也,非求益者也,欲速成者也。包曰:先生、成人也,並行、不差在後,違禮,欲速成人者,則非求益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