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壞淨相應第十六
- 大正藏編號
- 833~860
833
如是我聞。一時佛住毘舍離國獼猴池側重閣講堂。時有善調象師離車,名曰難陀,來詣佛所,稽首佛足,退坐一面。爾時世尊告離車難陀言:「若聖弟子成就四不壞淨者,欲求壽命即得壽命,求好色、力、樂、辯、自在即得,何等為四?謂佛不壞淨成就,法、僧不壞淨,聖戒成就,我見是聖弟子於此命終,生於天上,於天上得十種法,何等為十?得天壽、天色、天名稱、天樂、天自在、天色聲香味觸,若聖弟子於天上命終,來生人中者,我見彼十事具足,何等為十?人間壽命、人好色、名稱、樂、自在、色聲香味觸,我說彼多聞聖弟子不由他信,不由他欲,不從他聞,不取他意,不因他思,我說彼有如實正慧知見。」
爾時難陀有從者白難陀言:「浴時已到,今可去矣。」
難陀答言:「我今不須人間澡浴,我今於此勝妙法以自沐浴,所謂於世尊所得清淨信樂。」
爾時離車調象師難陀聞佛所說,歡喜隨喜,從座起,作禮而去。
834
如是我聞。一時佛住毘舍離國獼猴池側重閣講堂。爾時世尊告諸比丘:「若聖弟子成就四不壞淨者,不於人中貧活而活,不寒乞,自然富足,何等為四?謂於佛不壞淨成就,法、僧、聖戒不壞淨成就,是故,比丘!當如是學,我當成就於佛不壞淨,法、僧、不壞淨,聖戒成就。」佛說此經已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835
如是我聞。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爾時世尊告諸比丘:「轉輪王七寶具足,成就人中四種神力,王四天下,身壞命終,生於天上,雖復轉輪聖王七寶具足,成就人間神力,王四天下,身壞命終得生天上,然猶未斷地獄、畜生、餓鬼惡趣之苦,所以者何?以轉輪王不得於佛不壞淨,法、僧不壞淨,聖戒不成就故。
「多聞聖弟子持糞掃衣,家家乞食,草蓐臥具,而彼多聞聖弟子解脫地獄、畜生、餓鬼惡趣之苦,所以者何?以彼多聞聖弟子於佛不壞淨,法、僧不壞淨,聖戒成就,是故,諸比丘!當作是學,於佛不壞淨,法、僧不壞淨,聖戒成就。」
佛說此經已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836
如是我聞。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爾時世尊告諸比丘:「汝等當起哀愍心、慈悲心,若有人於汝等所說樂聞樂受者,汝當為說四不壞淨,令入令住,何等為四?於佛不壞淨,於法不壞淨,於僧不壞淨,於聖戒成就,所以者何?若四大地水火風有變易增損,此四不壞淨未甞增損變異,彼無增損變異者,謂多聞聖弟子於佛不壞淨成就,若墮地獄、畜生、餓鬼者,無有是處,是故,諸比丘!當作是學,我當成就於佛不壞淨,法、僧不壞淨,聖戒成就,亦當建立餘人令成就。」佛說此經已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837
如是我聞。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爾時世尊告諸比丘:「若信人者生五種過患,彼人或時犯戒違律,為眾所棄,恭敬其人者當作是念『此是我師,我所重敬,眾僧棄薄,我今何緣入彼塔寺』,不入塔寺已不敬眾僧,不敬僧已不得聞法,不聞法已退失善法,不得久住於正法中,是名信敬人生初過患。
「復次,敬信人者所敬之人犯戒違律,眾僧為作不見舉,敬信彼人者當作是念『此是我師,我所敬重,而今眾僧作不見舉,我今何緣復入塔寺』,不入塔寺已不敬眾僧,不敬眾僧已不得聞法,不聞法已退失善法,不得久住於正法中,是名敬信人故生第二過患。
「復次,彼人若持衣鉢餘方遊行,敬彼人者而作是念『我所敬人著衣持鉢人間遊行,我今何緣入彼塔寺』,不入塔寺已不得恭敬眾僧,不敬眾僧已不得聞法,不聞法已退失善法,不得久住於正法中,是名敬信人故生第三過患。
「復次,彼所信敬人捨戒還俗,敬信彼人者而作是念『彼是我師,我所敬重,捨戒還俗,我今不應入彼塔寺』,不入寺已不敬眾僧,不敬僧已不得聞法,不聞法已退失善法,不得久住於正法中,是名敬信人故生第四過患。
「復次,彼所信敬人身壞命終,敬信彼人者而作是念『彼是我師,我所敬重,今已命終,我今何緣入彼塔寺』,不入寺故不得敬僧,不敬僧已不得聞法,不聞法故退失善法,不得久住於正法中,是名敬信人故生第五過患。
「是故,諸比丘!當如是學,我當成就於佛不壞淨,於法、僧不壞淨,聖戒成就。」
佛說此經已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838
如是我聞。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爾時世尊告諸比丘:「有四種食,長養眾生,四大增長攝受,何等為四?謂摶食、觸食、意思食、識食,如是福德潤澤,為安樂食,何等為四?謂於佛不壞淨,於法、僧不壞淨,聖戒成就,是故,諸比丘!當作是學,我當成就於佛不壞淨,於法、僧不壞淨,聖戒成就。」佛說此經已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839
如是我聞。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爾時世尊告諸比丘,如上說,差別者:
於佛不壞淨成就者,為聞法、眾僧所念,聖戒成就。
佛說此經已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840
次經亦如上說,差別者:
若於佛不壞淨成就者,法僧,慳垢纏眾生離慳垢心,在家而住解脫,心施,常行樂施,常樂於捨,行平等施,聖戒成就。
佛說此經已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841
次經亦如上說,差別者:
如是聖弟子四種福德潤澤,善法潤澤,攝受稱量功德,不可稱量爾所果福、爾所果、爾所福果集,然彼得眾多福利,是大功德聚數,譬如五河合流,謂恒河、耶菩那、薩羅由、伊羅跋提、摩醯,於彼諸水無能度量百瓶、千瓶、百千萬瓶者,然彼水多,是大水聚數,如是聖弟子成就四功德潤澤者,無能度量其福多少,然彼多福,是大功德聚數,是故,諸比丘!當作是學,我當成就於佛不壞淨,於法、僧不壞淨,聖戒成就。
爾時世尊即說偈言:
眾吉之巨海,自淨能淨彼,汪洋而平流,實諸百川長。
一切諸江河,群生之所依,悉歸於大海,此身亦復然,施戒修功德,百福流所歸。
842
如是我聞。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爾時世尊告諸比丘:「婆羅門者說虛偽道,愚癡惡邪,不正趣向,非智等覺向於涅槃,彼作如是化諸弟子,於十五日,以胡麻屑、菴羅摩羅屑沐浴身體,著新劫貝,頭垂長縷,牛屎塗地而臥於上,言『善男子!晨朝早起,脫衣舉著一處,躶其形體,向東方馳走,正使道路逢兇象、惡馬、狂牛、猘狗、棘刺、叢林、坑澗、深水,直前莫避,遇害死者,必生梵天』,是名外道愚癡邪見,非智等覺向於涅槃,我為弟子說平正路,非愚癡向,智慧等覺向於涅槃,謂八聖道,正見乃至正定。」佛說此經已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843
如是我聞。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爾時世尊告尊者舍利弗:「所謂流者,何等為流?」
舍利弗白佛言:「世尊!所說流者,謂八聖道。」
復問舍利弗:「謂入流分,何等為入流分?」
舍利弗白佛言:「世尊!有四種入流分,何等為四?謂親近善男子,聽正法,內正思惟,法次法向。」
復問舍利弗:「入流者成就幾法?」
舍利弗白佛言:「有四分成就入流者,何等為四?謂於佛不壞淨,於法不壞淨,於僧不壞淨,聖戒成就。」
佛告舍利弗:「如汝所說,流者謂八聖道,入流分者有四種,謂親近善男子、聽正法、內正思惟、法次法向,入流者成就四法,謂於佛不壞淨,於法不壞淨,於僧不壞淨,聖戒成就。」
佛說此經已,尊者舍利弗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844
如是我聞。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爾時尊者舍利弗詣尊者阿難所,問訊慰勞已,退住一面,尊者舍利弗語尊者阿難:「欲有所問,寧有閑暇為記說不?」
尊者阿難語舍利弗:「隨意所問,知者當答。」
舍利弗問尊者阿難:「為斷幾法,如來、應、等正覺所知所見,記說彼人得須陀洹,不墮惡趣法,決定向正覺,七有天人往生,究竟苦邊?」
尊者阿難語尊者舍利弗:「斷四法,成就四法,如來、應、等正覺記說彼人得須陀洹,不墮惡趣法,決定向三菩提,七有天人往生,究竟苦邊,何等為四?謂聖弟子於佛不信住,則已斷已知,成就於佛不壞淨,於法、僧不信,惡戒,彼則已斷已知,成就法、僧不壞淨及聖戒成就,如是四法斷,四法成就,如來、應、等正覺所知所見,記說彼人得須陀洹,不墮惡趣法,決定正向三菩提,七有天人往生,究竟苦邊。」
尊者阿難尊者舍利弗:「如是,如是,四法斷,四法成就,如來、應、等正覺所知所見,記說彼人得須陀洹,決定正向三菩提,七有天人往生,究竟苦邊。」
時二正士共論議已,展轉隨喜,從座起去。
845
如是我聞。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爾時世尊告諸比丘:「若比丘於五恐怖怨對休息,三事決定不生疑惑,如實知見賢聖正道,彼聖弟子能自記說地獄、畜生、餓鬼、惡趣已盡,得須陀洹,不墮惡趣法,決定正向三菩提,七有天人往生,究竟苦邊。
「何等為五恐怖怨對休息?若殺生因緣罪怨對恐怖生,若離殺生者,彼殺生罪怨對因緣生恐怖休息,若偷盜、邪婬、妄語、飲酒罪怨對因緣生恐怖,彼若離偷盜、邪婬、妄語、飲酒罪怨對者,因緣恐怖休息,是名罪怨對因緣生五恐怖休息。
「何等為三事決定不生疑惑?謂於佛決定離於疑惑,於法、僧決定離疑惑,是名三法決定離疑惑。
「何等名為聖道如實知見?謂此苦聖諦如實知,此苦集聖諦、此苦滅聖諦、此苦滅道跡聖諦如實知,是名聖道如實知見。
「若於此五恐怖罪怨對休息,於三法決定離疑惑,於聖意如實知見,是聖弟子能自記說,我地獄盡,畜生、餓鬼、惡趣盡,得須陀洹,不墮惡趣法,決定正趣三菩提,七有天人往生,究竟苦邊。」
佛說此經已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846
如是我聞。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爾時世尊告諸比丘,如上說,差別者:
何等為聖道如實知見?謂八聖道,正見乃至正定。
次經亦如是說,差別者:
何等為聖道如實知見?謂十二支緣起如實知見,如所說是事有故是事有,是事起故是事起,如緣無明行,緣行識,緣識名色,緣名色六入處,緣六入處觸,緣觸受,緣受愛,緣愛取,緣取有,緣有生,緣生老病死、憂悲苦惱,是名聖弟子如實知見。
佛說此經已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847
如是我聞。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爾時世尊告諸比丘:「有四種諸天天道,未淨眾生令淨,已淨者重令淨,何等為四?謂聖弟子於佛不壞淨,於法、僧不壞淨,聖戒成就,是名四種諸天天道,未淨眾生令淨,已淨者重令淨。」佛說此經已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848
如是我聞。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爾時世尊告諸比丘:「有四種諸天天道,何等為四?謂聖弟子念如來事,如是如來、應、等正覺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間解、無上士、調御丈夫、天人師、佛、世尊,於此如來事生隨喜心,隨喜已心歡悅,心歡悅已身猗息,身猗息已覺受樂,覺受樂已三昧定,三昧定已聖弟子作如是學『何等為諸天天道』?復作是念『我聞無恚為上諸天天道』,作是念『我從今日,於世間若怖若安不起瞋恚,我但當自受純一滿淨諸天天道』,是名第一諸天天道,未淨眾生令淨,已淨者重令淨。
「復次,比丘!聖弟子念於法事,謂如來說正法律、現法離諸熾然、不待時節、通達涅槃、即身觀察、緣自覺知,如是知法事已心生隨喜,隨喜已身猗息,身猗息已覺受樂,覺受樂已三昧定,三昧定已聖弟子作如是學『何等為諸天天道』?復作是念『我聞無恚為上諸天天道,我從今日,於此世間若怖若安不起瞋恚,我當受持純一滿淨諸天天道』,是名第二諸天天道。
「復次,比丘!若於僧事起於正念,謂世尊弟子僧正直、等向、所應恭敬、尊重、供養、無上福田,彼如是於諸僧事正憶念已心生隨喜,心隨喜已得歡悅,歡悅已身猗息,身猗息已覺受樂,覺受樂已三昧定,三昧定已彼聖弟子作如是學『何等諸天天道』?復作是念『我聞諸天無恚為上諸天天道,我從今日於諸世間若怖若安不起瞋恚,我但當受持純一滿淨諸天天道』,是名第三諸天天道。
「復次,比丘!謂聖弟子自念所有戒事,隨憶念言『我於此不缺戒、不污戒、不雜戒、明智所歎戒、智者不厭戒』,於如是等戒事正憶念已心生隨喜,隨喜已歡悅,歡悅已身猗息,身猗息已覺受樂,覺受樂已三昧定,三昧定已聖弟子作是念『何等為諸天天道』?復作是念『我聞諸天無恚為上,我從今日於諸世間若怖若安不起瞋恚,我當受持純一滿淨諸天天道』,是名第四諸天天道,未淨眾生令淨,已淨者重令淨。」
佛說此經已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849
如是我聞。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爾時世尊告諸比丘:「有四種諸天天道,未淨眾生令淨,已淨者增其淨,何等為四?謂聖弟子念如來事,如是如來、應、等正覺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間解、無上士、調御丈夫、天人師、佛、世尊,彼如是念如來事已,則斷惡貪及斷心惡不善過,念如來故,心生隨喜,心隨喜已則歡悅,歡悅已身猗息,身猗息已覺受樂,覺受樂已三昧定,三昧定已聖弟子作如是學『何等為諸天天道』?復作是念『我聞無恚為上諸天天道,我從今日於諸世間若怖若安不起瞋恚,但當受持純一滿淨諸天天道』,如是法、僧、聖戒成就亦如是說。」佛說此經已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850
如是我聞。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爾時世尊告諸比丘:「有四種諸天天道,未淨眾生令淨,已淨者增其淨,何等為四?謂聖弟子念如來事,如是如來、應、等正覺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間解、無上士、調御丈夫、天人師、佛、世尊,彼聖弟子念如來事已,心貪欲纏、瞋恚愚癡纏,其心正直,念如來事,是聖弟子得法流水,得義流水,得念如來饒益隨喜,隨喜已生歡悅,歡悅已身猗息,身猗息已覺受樂,覺受樂已三昧定,三昧定已是聖弟子作如是學『何等為諸天天道』?復作是念『我聞無恚為上諸天天道,我從今日於諸世間不起瞋恚,純一滿淨諸天天道』,如是法、僧、聖戒成就亦如是說。」佛說此經已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851
如是我聞。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爾時世尊告諸比丘:「我今當說法鏡經,諦聽,善思,當為汝說。何等為法鏡經?謂聖弟子於佛不壞淨,於法、僧不壞淨,聖戒成就,是名法鏡經。」佛說此經已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852
如是我聞。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時有眾多比丘著衣持鉢,入舍衛城乞食,乞食時,聞難屠比丘命終、難陀比丘尼命終、善生優婆塞命終、善生優婆夷命終,乞食已,還精舍,舉衣鉢,洗足已,詣佛所,稽首禮足,退坐一面,白佛言:「世尊!我今晨朝入舍衛城乞食,聞難屠比丘、難陀比丘尼、善生優婆塞、善生優婆夷命終,世尊!彼四人命終應生何處?」
佛告諸比丘:「彼難屠比丘、難陀比丘尼諸漏已盡,無漏,心解脫,慧解脫,現法自知作證:我生已盡,梵行已立,所作已作,自知不受後有。善生優婆塞、善生優婆夷五下分結盡,得阿那含,生於天上而般涅槃,不復還生此世。」
爾時世尊告諸比丘:「我今當為汝說法鏡經,於佛不壞淨乃至聖戒成就,是名法鏡經。」
佛說此經已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853
如是我聞。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如上廣說,差別者:
有異比丘、異比丘尼、異優婆塞、異優婆夷命終,亦如上說。
854
如是我聞。一時佛住那梨迦聚落繁耆迦精舍。爾時那梨迦聚落多人命終,時有眾多比丘著衣持鉢,入那梨迦聚落乞食,聞那梨迦聚落罽迦舍優婆塞命終,尼迦吒、佉楞迦羅、迦多梨沙婆、闍露、優婆闍露、梨色吒、阿梨色吒、跋陀羅、須跋陀羅、耶舍耶輸陀、耶舍欝多羅悉皆命終,聞已,還精舍,舉衣鉢,洗足已,詣佛所,稽首佛足,退坐一面,白佛言:「世尊!我等眾多比丘晨朝入那梨迦聚落乞食,聞罽迦舍優婆塞等命終,世尊!彼等命終當生何處?」
佛告諸比丘:「彼罽迦舍等已斷五下分結,得阿那含,於天上般涅槃,不復還生此世。」
諸比丘白佛:「世尊!復有過二百五十優婆塞命終,復有五百優婆塞於此那梨迦聚落命終,皆五下分結盡,得阿那含,於彼天上般涅槃,不復還生此世,復有過二百五十優婆塞命終,皆三結盡,貪恚癡薄,得斯陀含,當受一生究竟苦邊,此那梨迦聚落復有五百優婆塞於此那梨迦聚落命終,三結盡,得須陀洹,不墮惡趣法,決定正向三菩提,七有天人往生,究竟苦邊。」
佛告諸比丘:「汝等隨彼命終、彼命終而問者,徒勞耳,非是如來所樂答者。夫生者有死,何足為奇?如來出世及不出世,法性常住,彼如來自知成等正覺,顯現演說,分別開示,所謂是事有故是事有,是事起故是事起,緣無明有行,乃至緣生有老病死憂悲惱苦,如是苦陰集,無明滅則行滅,乃至生滅則老病死憂悲惱苦滅,如是苦陰滅。今當為汝說法鏡經,諦聽,善思,當為汝說。何等為法鏡經?謂聖弟子於佛不壞淨,於法、僧不壞淨,聖戒成就。」
佛說此經已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855
如是我聞。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時有難提優婆塞來詣佛所,稽首佛足,退坐一面,白佛言:「世尊!若聖弟子於此五根一切時不成就者,為放逸、為不放逸?」
佛告難提:「若於此五根一切時不成就者,我說此等為凡夫數,若聖弟子不成就者,為放逸、為不放逸?難提!若聖弟子於佛不壞淨成就而不上求,不於空閑林中,若露地坐,晝夜禪思,精勤修習勝妙出離饒益隨喜,彼不隨喜已歡喜不生,歡喜不生已身不猗息,身不猗息已苦覺則生,苦覺生已心不得定,心不得定者是聖弟子名為放逸,於法、僧不壞淨,聖戒成就亦如是說。如是,難提!若聖弟子成就於佛不壞淨,其心不起知足想,於空閑林中樹下露地晝夜禪思,精勤方便,能起勝妙出離隨喜,隨喜已生歡喜,生歡喜已身猗息,身猗息已覺受樂,覺受樂已心則定,若聖弟子心定者,名不放逸,法、僧不壞淨,聖戒成就亦如是說。」
佛說此經已,難提優婆塞聞佛所說,歡喜隨喜,從座起,禮佛足而去。
856
如是我聞。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時有釋氏難提來詣佛所,稽首佛足,退坐一面,白佛言:「世尊!若聖弟子於四不壞淨一切時不成就者,是聖弟子為是放逸、為不放逸?」
佛告釋氏難提:「若於四不壞淨一切時不成就者,我說是等為外凡夫數,釋氏難提!若聖弟子放逸、不放逸,今當說,廣說如上。」
佛說此經已,釋氏難提聞佛所說,歡喜隨喜,從座起,作禮而去。
857
如是我聞。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前三月夏安居竟,有眾多比丘集於食堂,為佛縫衣,如來不久作衣竟,當著衣持鉢,出精舍,人間遊行。
時釋氏難提聞眾多比丘集於食堂,為佛縫衣,如來不久作衣竟,著衣持鉢,人間遊行。釋氏難提聞已,來詣佛所,稽首禮足,退坐一面,白佛言:「世尊!我今四體支解,四方易韻,先所聞法今悉迷忘,聞眾多比丘集於食堂,為世尊縫衣,言如來不久作衣竟,著衣持鉢,人間遊行,是故我今心生大苦,何時當復得見世尊及諸知識比丘?」
佛告釋氏難提:「汝見佛若不見佛,若見知識比丘若不見,汝當隨時修習五種歡喜之處,何等為五?汝當隨時念如來事,如來、應、等正覺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間解、無上士、調御丈夫、天人師、佛、世尊,法事、僧事、自持戒事、自行世事,隨時憶念『我得己利,我於慳垢眾生所當多修習離慳垢住,修解脫施、捨施、常熾然施,樂於捨,平等惠施,常懷施心』,如是,釋氏難提!此五支定若住、若行、若坐、若臥,乃至妻子俱常當繫心此三昧念。」
佛說此經已,釋氏難提聞佛所說,歡喜隨喜,作禮而去。
858
如是我聞。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前三月夏安居。時有釋氏難提聞佛於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前三月結夏安居,聞已作是念:「我當往彼,并復於彼造作供養眾事,供給如來及比丘僧。」即到彼。
三月竟時,眾多比丘集於食堂,為世尊縫衣而作是言:「如來不久作衣竟,著衣持鉢,人間遊行。」
時釋氏難提聞眾多比丘集於食堂,言如來不久作衣竟,著衣持鉢,人間遊行,聞已,來詣佛所,稽首禮足,退住一面,白佛言:「世尊!我今四體支解,四方易韻,先所受法,今悉迷忘,我聞世尊人間遊行,我何時當復更見世尊及諸知識比丘?」
佛告釋氏難提:「若見如來、若不見,若見知識比丘、若不見,汝當隨時修於六念,何等為六?當念如來、法、僧事,自所持戒,自所行施,及念諸天。」
佛說此經已,釋氏難提聞佛所說,歡喜隨喜,作禮而去。
859
如是我聞。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前三月結夏安居,如前說,差別者:
時有長者名梨師達多及富蘭那兄弟二人,聞眾多比丘集於食堂,為世尊縫衣,如上難提修多羅廣說。
佛說此經已,梨師達多長者及富蘭那聞佛所說,歡喜隨喜,從座起,作禮而去。
860
如是我聞。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前三月結夏安居竟,眾多比丘集於食堂,為世尊縫衣。
時有長者梨師達多及富蘭那兄弟二人,於鹿徑澤中修治田業,聞眾多比丘在於食堂為世尊縫衣,言如來不久作衣竟,著衣持鉢,人間遊行,聞已,語一士夫言:「汝今當往詣世尊所,瞻視世尊,若必去者,速來語我。」
時彼士夫即受教勅,往到一處,見世尊出,即速來還,白梨師達多及富蘭那:「世尊已來,及諸大眾。」
時梨師達多及富蘭那往迎世尊,世尊遙見梨師達多及富蘭那隨路而來,即出路邊,敷尼師壇,正身端坐。
梨師達多及富蘭那稽首佛足,退坐一面,白佛言:「世尊!我今四體支解,四方易韻,所憶念事今悉迷忘,何時當復得見世尊及諸知識比丘?世尊今出至拘薩羅,從拘薩羅至伽尸,從伽尸至摩羅,從摩羅至摩竭陀,從摩竭陀至殃伽,從殃伽至修摩,從修摩至分陀羅,從分陀羅至迦陵伽,是故我今極生憂苦,何時當復得見世尊及諸知識比丘?」
佛告梨師達多及富蘭那:「汝見如來及不見如來,見諸知識比丘及不見,汝且隨時修習六念,何等為六?汝當念如來事,廣說乃至念天,然其,長者!在家憒鬧,在家染著,出家空閑,難可俗人,處於非家,一向鮮潔,純一滿淨,梵行清白。」
長者白佛:「奇哉,世尊!善說此法,在家憒鬧,在家染著,出家空閑,難可俗人,處於非家,一向鮮潔,純一滿淨,梵行清白。我是波斯匿王大臣,波斯匿王欲入園觀,令我乘於大象,載王第一宮女,一在我前,一在我後,我坐其中,象下坂時,前者抱我項,後者攀我背,象上坂時,後者抱我頸,前者攀我衿,彼諸婇女為娛樂王故,衣繒綵衣,著眾妙香,瓔珞莊嚴,我與同遊,常護三事,一者御象恐失正道,二自護心恐生染著,三自護持恐其顛墜。世尊!我於爾時於王婇女無一剎那不正思惟。」
佛告長者:「善哉,善哉!能善護心。」
長者白佛:「我在家中所有財物常與世尊及諸比丘、比丘尼、優婆塞、優婆夷,等共受用,不計我所。」
佛告長者:「善哉,善哉!汝拘薩羅國錢財巨富,無有與汝等者,而能於財不計我所。」
爾時世尊為彼長者種種說法,示教照喜,示教照喜已,從座而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