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不净业处品第六


1

在遍之后,再指示「膨胀相、青瘀相、脓烂相、断坏相、食残相、散乱相、斩斫离散相、血涂相、虫聚相、骸骨相」十种无意识者的不净。在命终之后渐渐地膨大,犹如吹满风的皮囊,所以叫膨胀,膨胀即膨胀相,或以厌恶的膨胀为膨胀相。即与膨胀的尸体是同义语。

2

破坏了的青色为青瘀,青瘀即青瘀相,或以厌恶的青瘀为青瘀相。在那肉的隆起处是红色的,脓所积聚处则白色,其他多处则青色,在青的地方如为青衣所缠,和这样的尸体是同义语。

3

在诸破坏之处流出脓来叫脓烂,脓烂即脓烂相,或以厌恶的脓烂为脓烂相。和这样的尸体是同义语。

4

解剖为二而未离开的为断坏,断坏即断坏相,或以厌恶的断坏为断坏相。即与从中央剖开的尸体是同义语。

5

这里那里各各为犬和野干所食啖叫做食残,食残即食残相,或以厌恶的食残为食残相。像这样的尸体是同义语。

6

种种离散为散乱,散乱即散乱相,或以厌恶的散乱为散乱相。即「一处是手,另一处是脚,又一处是头」,这里那里散乱着的尸体是同义语。

7

由斩斫而与上述同样散乱的为斩斫离散相。像乌鸦的足迹,于肢体中以刀斩斫而如前述散乱的尸体是同义语。

8

流出的血散布在这里那里为血涂相。即为流出的血所涂的尸体是同义语。

9

诸蛆虫为虫。为虫所散布叫虫聚相。即充满于虫的尸体是同义语。

10

骨即骸骨相,或以厌恶的骨为骸骨相。即与骸骨是同义语。

11

其次,此等也是依此膨胀等生起的诸相的名字,又是于此诸相中证得诸禅的名称。

12

瑜伽者若欲于膨胀之身生起膨胀之相而修称为膨胀之禅的,应该如地遍中所说的方法去亲近阿阇梨而把取业处。那些对瑜伽者说业处的人,对于

  1. 为取不净相而前行的处所
  2. 四方诸相的考察
  3. 以十一种法取相
  4. 观察往返的道路
  5. 乃至最后的安止规定

都应该说。那些瑜伽者亦应善学一切,到前面所说的住处,遍求膨胀相而住。

13

如是修不净者若听见人家说「在某某村口、林口、道路、山脚、树下或冢墓间有膨胀的尸体丢在那里」的时候,不要像在不妥当的渡头而即跳去。

14

为什么呢?因为不净的尸体可能有野兽光顾或非人觊觎,若往那里走,则有生命的危险。或者所走的路要经过村口、浴场与田边,那里可能发现异性之色,甚至那尸体便是异性。即男子以女体为异性,女子以男体为异性。如果异性之体是新近才死的,可能生起净想。所以对于他的梵行也是障碍。如果他能够这样的自觉,「这对于我是不足轻重的」,那么他便可去。

15

在出发的时候,应该告诉僧伽的长老或其他通达的比丘。

16

何以故?假使他在冢墓之间,为非人、狮子、虎等的形色和声音等不顺的所缘所威胁而肢体战栗,或食物不消化而呕吐,或其他意外的病发生时,则寺内的长老比丘既能善护其衣钵,亦将派遣青年比丘及沙弥去看护那比丘。

17

还有些盗贼认为「冢墓是一个不被人怀疑的地方」,故在已盗和未盗的时候往往在那里集合。或者给人们追逐的盗贼跑进比丘的地方,把赃物丢在那里逃走了。追的人来到这里便说「我们被盗的东西和贼都找到了」,即捕此比丘及伤害他。此时则僧伽长老即可阻止他们说「莫伤害他,他行前曾经对我说过,是来这里行道的」,人们既得了解,便可安全了。这便是行前要先告知的利益。

18

所以欲见不净相者依照前述的方法告知比丘之后,应如刹帝利到灌顶的地方去,又如祭祀者到祭坛去一样的生起喜悦心而行,既生喜悦心后,当依诸义疏所说的方法去行。

19

即所谓:

摄取膨胀不净相者,置念不忘,内摄诸根,意不外向,观察往返的路,不与他人作伴单独而行。在弃有膨胀不净之相的地方,那里并有岩石、蚁塔、树、灌木、蔓草等相及所缘,对于所有的相及所缘既作注意之后,再观察其膨胀不净相的自性状态,即是对于颜色、性别、形状、方位、空间、界限关节、孔隙、凹部、凸部与周围等相,他得深深的习取、善能把握、善能确定

20

他对于那些相既善习取、把握及确定之后,置念不忘,内摄诸根,意不外向,观察往返的路,不与他人作伴单独而行他经行时当于不净相作意而经行,坐时亦当于不净相作意而打坐

21

对于考察四方诸相有什么作用,有什么功德?考察四方诸相有不迷惑的作用,有不迷惑的功德。

以十一种法取相有什么作用,有什么功德?以十一种法取相是为了令心与不净相密切的连结,有密切连结的功德。

观察往来的路有什么作用,有什么功德?观察往来的路是为了给与正当路线,有给与正路的功德。

22

见不净相的功德之后,作珍宝想,起恭敬而生喜爱,置心于所缘中,「诚然依此行道,我将脱离生死」。因彼离欲 ⋯⋯ 得于初禅具足住。他证得色界的初禅、得天住及由修行所成的福业之事。

23

如果他只为调心而去墓场看尸体的,则应鸣钟集众同行。若以业处为首要之目的,则应不舍其根本业处,于彼作意,为了避免冢间的犬等的危险须拿手杖或棍,坚住,作念,不忘,内摄第六意及诸根,令不外向,无双单独而行。

24

从寺院出来的时候,当注意观察「我是从某方、某门出来的」。此后行路之时,当观察那道路,「这路是向东方走的,或向南、西、北方,或向四维」,又「这里向左折,这里向右走,在什么道路的地方有岩石、蚁塔、树林、灌木、蔓草」等。在路上都应一一确定,趋向于相处而行,不要逆风而行。

25

因逆风则尸体的臭气扑鼻,令脑昏乱,或使呕吐,而生后悔「为什么我要来这样的尸体之处」,所以应避逆风而顺风行。如果途中有山,或峭壁、岩石、篱笆、荆棘、流水、沼池,不可能顺风而行,则用衣角扪鼻而行,这是他的行的方法。

26

这里走去的人,不应即刻去看不净相,须先确定方位。因为所站的一方若对于所缘不明显,则心亦不适于工作,所以应该避免那一方。如果所立之处对于所缘很明显的,则心亦适于工作,故应站在那里。对于逆风和顺风都应避免。站于逆风者,未免为尸体的臭气所恼而散乱于心。站在顺风者,如果那里有非人居留,则未免触怒他们而致灾害。所以应该稍微避开,而在不很多的顺风处站立。

27

如是注意站立,亦不应离尸体过远与过近,或在正头方及正足方站立。因为站得过远对于所缘不明显,过近则生恐怖。若站在正头方或正足方,则对一切不净相难得平等的认识。所以不过远过近而视,当在尸体的中部适当的地方站立。

28

如是站立之人,「那里并有岩石 ⋯⋯ 蔓藤等相」,当依此说考察四方诸相。

29

其考察的方法如次。若在不净相的周围看见有石头,应该确定这石头的高、低、大、小、赤、黑、白、长及圆等。此后,应该观察「在这个地方是这个石头,这边是不净相,这边是不净相,这里是石头」。

30

如见蚁塔,亦应确定其高、低、大、小、赤、黑、白、长与圆等。此后,应该观察「在这个地方是这个蚁塔,这边是不净相」。

31

如见树,则应确定它是阿说他即菩提树、或榕树、或无花果树、或迦毗他伽树及它的高、低、大、小、黑、白等。此后,应该观察「在这个地方是这棵树,这边是不净相」。

32

如见灌木,则应确定它是醒提、或迦罗曼陀、或迦那维罗、或鼓轮达伽及它的高、低、大、小等。此后,应该观察「在这个地方是这样的灌木,这边是不净相」。

33

如见蔓藤,应确定它是罗婆葫芦瓜、或俱盘提南瓜、或沙麻、或黑葛、或臭藤。此后,应该观察「在这个地方是这样的蔓藤,这边是不净相,这边是不净相,这里是蔓藤」。

34

这便包摄「与相俱作,与所缘俱作」的意义。再三的确定名为「与相俱作」。「这是石头、这是不净相,这是不净相、这是石头」,往往这样双双连结确定名为「与所缘俱作」。

35

如是与相俱及与所缘俱作已,其次「确定自性状态」,即是说当时不净相的自性状态,不与他共的独特的膨胀的状态作意。膨胀是膀义,即以这样的自性与作用而确定之义。

如是确定之后,次说「以色以相以形以方以处以界限」六法取相。

36

怎样取呢?以色,即瑜珈行者当确定「这尸体是黑的、或白的、或金黄的皮肤」的色。

37

以相,并不是说确定其女相或男相,当确定「这尸体是青年、中年或老年的」。

38

以形,是只依膨胀的形而确定「这是他的头形,这是他的颈形,这是手形,这是胸形,这是腹形,这是脐形,这是腰形,这是股形,这是胫形,这是足形」。

39

以方,即确定「这尸体的两方,从脐以下为下方,脐以上为上方」。或者确定「我是站在这一方,而不净相则在那一方」。

40

以处,当确定「手在此处,足在此处,头在此处,中部身体在此处」。或者确定「我是站在此处,而不净相则在彼处」。

41

以界限,当确定「这尸体下以足掌,上以发顶,横以皮肤为界,在其界限之内观察三十二分充满污秽的尸体」。或者确定「这是他的手界,这是足界,这是头界,这是中部身体的界限」。或者取得全体的任何部分,即以彼处为膨胀的界限。

42

男子对于女体,女子对于男体是不适宜的。在异性的尸体不能生起所缘,只是扰乱的缘而已。如中部义疏中说:

虽系腐烂的女人亦能夺去男子的心。

所以当对同性的尸体以此六法取相。

43

其次,如已亲近过去诸佛、曾习业处,行头陀支,思惟大种,把握诸行,观察名色,除有情想,行沙门法,熏习其熏习,修其所修,得种子,具上智而少烦恼的善男子,见其所见的尸体处,即得显现似相。如果不能如是显现,则以此六法取相而得显现。

44

假使这样依然不能显现,那么他们必须再以「关节孔隙凹部凸处周围」五法取相。

45

此中,以关节,是一百八十关节。然而在膨胀的相上怎么能够确定一百八十关节呢?所以他应观察右手的三关节、左手的三关节、右足的三关节、左足的三关节、头颈一关节及腰一关节的十四大关节。

46

以孔隙,即应观察手胁之间、足与足间、腹的中间及耳孔的孔隙。对于闭眼的状态、开眼的状态,或闭口、开口的状态亦宜观察。

47

以凹部,即应观尸体的凹处,如眼窝、口腔及喉底等。或者观察我站在低处而尸体在高处。

48

以凸处,当观尸体的高处,如膝、胸、或额等。或者观察我站在高处而尸体在低处。

49

以周围,当观察尸体周围的一切。以智行于全尸体,那一处显现明了的,即置心于彼处「膨胀相、膨胀相」而念。如果这样也不能显现,则应置心于直至腹端最膨胀之处「膨胀相、膨胀相」作念。

50

今对「善取彼相」等作如是的抉择。诸瑜伽者对于这尸体当依前述的取相法而善取相,专心置念,如是数数善作把握与确定。离尸体不过远、不过近之处站立或坐,开眼观看而取相。心念「厌恶的膨胀相、厌恶的膨胀相」,乃至百回千回的开眼观看,闭眼专思。

51

行者当如是数数取相而至善取。什么时候为善取呢?即在开眼见相、闭眼而思相亦同样的显现之时名为善取。

52

他如是取相而得善取、善把握而善观察已,如在那里修习到最后仍不能得证,则他回来之时亦如前说的方法单独无伴,于同样的不净业处上作意,置念专注,内摄诸根,意不外向,回到他自己的住所。

53

当他从冢墓出来而在回转的途中,应如是观察「我是从此路出来的,此路向东走,或向西、南、北走,或向四维走,此处向左转,此处向右折,在这里有石头,这里有蚁塔,这里有树,这里有灌木,这里有蔓藤」。

54

如是观察归途而回来后,在经行时亦宜在结合于不净相而经行,即是应该向不净相那方面的地点经行的意思。坐禅的时候亦宜布置与不净相结合的坐处。

55

如果在那方面有深坑或悬崖、树木、墙围、泥沼等,不可能向那方面去经行,而坐席也不可能布置在那样的地点,所以他只得在望不见那方的不适合之处经行和打坐,然而他的心也应该倾向于那方面。

56

现在说「观察四方诸相依什么」等的质问及「为了不迷乱」等答复的意义。如在非时往膨胀相的地方观察四方诸相,为取相而开眼观看时,即死尸好像起立、好像扑过来、好像追来等现起,他见到那样恐怖的所缘,心起迷乱犹如狂人,怖畏昏迷,毛骨竖立。在圣典中分别三十八所缘里面,没有其他那一种所缘像这样恐怖的。所以这不净业处名为弃舍禅那者。何以故?因为于此业处中太恐怖故。

57

所以瑜伽者必须坚持其念「死尸决不会起立而追的,如果在那尸体旁边的石头或蔓藤能追来,尸体才可能追来,如果那石头或蔓藤不能追来,而尸体亦不能追来,这是由你自己的想生、想成,今天你的业处显现了,比丘!莫恐怖吧」,于是除去畏惧而生欢笑,当置其心于相中。如是得证于超胜的境地。所以如是说「观察四方诸相是为了不迷乱故」。

58

次以十一种法取相成就令心与业处密切的连结,即是由于他的开眼观看之缘而得生起取相,由于置念于取相而得生起似相,置意于似相而成就安止定,在安止定中增大于毗钵舍那而得证阿罗汉。所以说「以十一种法取相是为了令心与不净相密切的连结」。

59

观察往来的路是为了给与正当路线」,即是观察去的路及回来的路,因此而得给与业处的正当的路线的意思。

60

假使这比丘取了业处回来时,在途中碰到了什么人问他「尊师!今天是什么日子」,或问是那一天,或提出什么问题,或作问候的时候,他是不应该以为自己是行业处之人而默然地走过去的。他必须说是什么日子及答复其问题,如果他不知道,他说「我不知道」,并得作如法的问候。因为这样做,对于他所取得而尚幼稚的不净相就要消失了。虽然消失,但也得答复其所问的日子。若不知其所问,当说「我不知道」。若知道则应简单的说。问候也是必需的。如见作客的比丘,应向客僧问候。其他如塔庙庭院的义务、菩提树园的义务、布萨堂的义务、食堂、火房、阿阇黎与和尚、客僧、发足者的义务等,如在犍度中的一切义务都应操作。

61

然而作了那些事情,他的幼稚的不净相也消失了,虽然他希望「我再去取相」,但此时的尸体已为非人或野兽所占故不可能再去冢墓,或者不净相业已消逝,因为膨胀相放了一两天,已经转成了青瘀等的状态。在一切业处之中像这样难得的业处是没有的。

62

所以那失去了不净相的比丘当在夜住处或日住处中坐下,「我是从这扇门出寺,向某方面的道路走去,在某处向左转,某处向右折,某地方有石头,某处有蚁塔、树、灌木、蔓藤,我在那条路步行时,在某处得见不净相,在那里向那方面站着,如此如此考察四方诸相,如是取得不净相之后,由某方从冢墓出来,由这样的路作如是如是的回来,在此处坐」,应如是在坐处中结跏跌坐,考察其往来的路。

63

由于他这样的考察,则不净相依法显现明了,如在目前。再得依照以前所行的业处的过程行道。所以说「观察往来的路是为了给与业处的正当路线」。

64

对于「见彼功德之后,作珍宝想,起恭敬而生喜爱,置心于所缘中」的句子,是说置意于厌恶的膨胀相中得生禅那,以禅那为足处而增长毗钵舍那者,便得见此「诚然依此行道,我将脱离生死」的功德。

65

譬如一贫穷人获得了很名贵的珠宝,便作「我已获得其实难得的」起珍宝想,生尊重心,极其爱好而加保护。此人亦然,「我已获得此难得的业处,如那穷人的名贵的珠宝,因为修习四界业处的人可取他自己的四大,安般业处者可取他自己的鼻息,遍业处者可以作遍而随意修习,如是其他的业处也都是容易得的,唯有此持续一二天后便变成了青瘀等的状态,实在没有像这样难得的」,故应起珍宝想,生尊敬心,爱好的保护彼相。在夜住所或日住所中,应该数数的把心密切地连结到「厌恶的膨胀相、厌恶的膨胀相」上面去,应该对那相再三考虑、作意与思惟。

66

能这样做,则他的似相生起。关于二相的各别作用,即取相的显现是坏形的、可怕的、恐怖的景象。然而似相则如四肢五体肥满的人随其所欲吃饱了睡卧的样子。

67

在获得似相的同时,因对外欲不作意之故而得镇伏舍于爱欲,因舍于随贪而他的嗔恚亦舍,犹如血除而脓亦除,同样的,由于勤精进故舍断惛沉睡眠,因无追悔而作寂静法的精勤舍断掉举恶作,因得殊胜的现前故对指示行道的导师、对行道及行道的果而得除疑,如是舍除了五盖,同时于似相中以心的攀缘为相的寻生起,成为相续思维作用的伺,获得殊胜的证悟之缘故喜,由喜意而生轻安,因轻安而生乐,由乐而生心定,故因乐而成心一境性的禅支现前。

68

如是初禅的影像的近行禅亦在那一刹那生起。此后得证初禅的安止及五自在的一切,如地遍中所说。

69

以后的青瘀等相,也是依那「为取膨胀不净相的人,专置其念,无双单独前往」等同样的说法,从起初出发前往、取相等一切都用那「为取青瘀不净相的人、为取脓烂不净相的人」,如是依照前述的同样方法,应知决择在什么地方当改换「膨胀」的句子。

70

其次说他们的差别之处。对于青瘀相,当起「厌恶的青瘀相、厌恶的青瘀相」的持续作意。在取相是显现斑点的色,而似相则显现满是青瘀色的。

71

对于脓烂相,当起「厌恶的脓烂相、厌恶的脓烂相」的持续作意。在取相是显现好像脓的流出,而似相则显现不动而静止的。

72

断坏相,在战场上,或盗贼盘踞的森林中,或国王令斩盗贼的冢墓间,或狮子、老虎啮人的阿练若间可得此相。若去这样的地方,如果落在各方的断坏相能够一眼见到的,那是最好,如不可能见到,不应用自己的手去触。因为亲手去触未免成为太亲切了,所以应令寺役或沙弥或其他什么人聚集在一处。如果不得那样的人去做,则应由自己用手杖或棍子把断片堆放一处排列,中间相隔一指的断缝。这样放好之后,即起「厌恶的断坏相、厌恶的断坏相」的持续作意。这里的取相是显现中间斩断似的,而似相则显现圆满的。

73

食残相,即起「厌恶的食残相、厌恶的食残相」的持续作意。在取相时是显现这里那里被取食了的样子,而似相则显现圆满的。

74

散乱相,即用断坏相中所说的同样方法,令他人或自己把它们安排成一指的隔离,然后起「厌恶的散乱相、厌恶的散乱相」的持续作意。在取相时是显现通常明了的隔离,而似相则圆满的显现。

75

斩斫离散相,亦能在断坏相中所说的那样的地方获得,去到那里以后,如前所说的同样方法令他人或自己把它们安排一指的隔离,然后起「厌恶的斩斫离散相、厌恶的斩斫离散相」的持续作意。在取相时是显现可以认识的被斩斫的伤口似的,而似相则圆满的显现。

76

血涂相,在战场等处的受伤者,手足被斫的疮口或疖疱等伤口流血的时候可以获得。看见那血相后,即起「厌恶的血涂相、厌恶的血涂相」的持续作意。在取相时,显现像风飘的红旗的动摇的相状,而似相则显现静止的。

77

虫聚相,即是过了二三天之后的臭尸的九个疮口两眼、两耳、两鼻孔、口、大小便道涌出虫堆的时候。亦可在狗子、野干、非人、黄牛、水牛、象、马、蟒蛇等的尸体上发现聚虫,像一堆米饭似的。无论对于那些的那一处,即起「厌恶的虫聚相、厌恶的虫聚相」的持续作意。犹如小乞食者帝须长老对黑长池中的象的尸体而现起此相一样。在取相中是显现像动摇似的,而似相则如一块静止的米饭的显现。

78

对于骸骨相,即依照「如果看见抛弃在坟墓附有血肉而结以筋及骨节连锁着的尸体」长部等的种种说法。所以他依前面所说的同样方法从住处出来及前往目的地,对周围的石头等作共相共所缘而念「这骸骨」及观察其自性的状态,依色等十一种行相而习取于相。

如果于中而见白色者,则不会现起,因为掺杂了白遍,于是应该只以厌恶心而见骸骨。

79

在这里的特相是指手等,故应观察手、足、头、腹、腕、腰、大腿、小腿等相。须观察长、短、圆、方、小、大等的形状。观察方位处所已如前说。观察骸骨周围的界限,对于那一部分骸骨显现得明了的时候,即取那一部直至证得安止定。次当观察那样那样的骸骨的凹处凸处及凹部凸部,于其所立之处亦当作「我在低处、骨在高处」或「我在高处、骨在低处」的观察。次当观察两骨衔接之处的关节。观察骨与骨间的有孔无孔。以他的智行于一切处后,当知「在这里是这样的骨」,如是观察于周围。假使于此等相中依然不能显现的时候,则应置心于额骨上。正如在此骸骨相所应用的这十一法取相,在以前的虫聚相等亦得以此作适宜的观察。

80

于此骸骨业处,无论对全副连锁的骸骨或对一骨都得成就。所以在那些骸骨里面无论对那一部分,当以十一法取相而起「厌恶的骸骨相、厌恶的骸骨相」的持续作意。这里的取相和似相,据义疏说是相同的,但对于一骨说是适合的。然而若对连锁的骸骨,则在取相中是能认明孔隙的,在似相中乃显现圆满的。即于一骨亦得于取相为恐怖,而似相则应导入近行定而生喜悦。

81

在这种场合对于在义疏中所说的,那是容许我们作如上的各别说法的。如在义疏中先说「于四梵住及十不净中是没有似相的,于四梵住中其界线的混合为相,于十不净中作正当的辨别而见厌恶的时候为相」,但于后面又说「这是取相和似相二种相,所以说取相是显现各异的恐怖」等。如果经过思考之后,则我这里的说法是适合的。同时,摩诃帝须长老由于看见齿骨而显现全女子的身体为骨聚等的故事,可引为这里的例子。

82

这些为一一禅那之因的不净,是那千眼帝释称赞的净德的十力者的演说。

既已知道了它们和它们修习的方法,关于它们的杂论更应作进一步的认识。

83

在这些里面证得任何一种禅那的人,因为彻底镇伏了贪,故如离欲者的不贪行者。虽然已经说了各种不净的区别,亦应知道依尸体的自性转变的区别依贪行者的区别

84

当尸体成为厌恶状态的时候,即转变为膨胀相的自性或青瘀等任何其他的自性。如果能够获得任何的厌恶相,即在那里作「厌恶的膨胀相、厌恶的青瘀相」的取于不净相,故知依尸体的自性转变而说十种不净的区别。

85

贪行的差别说,即是

  1. 由于膨胀相的显示其尸体的坏形,故适合于贪形的人。
  2. 由于青瘀相的显示其坏色的皮肤,故适合于贪身色的人。
  3. 由于脓烂相的显示其与身色连络的恶臭的状态,故适合贪于由花香等的装饰而生的身香的人。
  4. 由于断坏相的显示其中间的孔隙,故适合贪于身体坚厚的人。
  5. 由于食残相的显示有肉的丰满部分的破坏,故适宜贪于乳房等身体的肉的部分的人。
  6. 由于散乱相的显示四肢五体的散乱,故适宜贪于四肢五体的玩弄之美的人。
  7. 由于斩斫离散相的显示其整个身体的破坏变易,故适宜贪于身体完整的人。
  8. 由于血涂相的显示血的涂抹的厌恶状态,故适宜贪于装饰成美丽的人。
  9. 由于虫聚相的显示普通都有的身体的无故的蛆虫,故适宜贪于身为我所有的人。
  10. 由于骸骨相的显示身体的骨头的厌恶,故适宜于贪完整的牙齿的人。

如是当知依照贪行者的区别而说十种不净的差别。

86

次于十种不净之中,譬如在水不静止而急流的河中由于舵的力量可以停止船只,若无有舵想止住它是不可能的,如是因所缘的力量弱,由于寻的力量止住于心而成专一,若无有寻想止住他是不可能的,所以在十不净中只能获初禅,不能得第二禅等

87

虽然于此厌恶的不净所缘中,因为他见到「诚然依此行道,我将脱离生死」的功德,并舍弃五盖的热恼,所以生起喜悦。譬如消除粪秽的人虽在粪秽聚中工作,因为见到「我将获得更多的雇金」的利益,亦生欢喜心。又如严重病苦的人,虽给以呕吐及下泻的诊治也欢喜的。

88

虽有十种不净,但其特相只是一个。即是十种的不净恶臭的厌恶的状态为特相。这种不净相不只依于尸体而起,犹如住在支提山的摩诃帝须长老的看见齿骨,又如僧护长老的侍者沙弥看见坐在象背上的国王一样,亦可在生人的身上生起的。诚然尸体和生人的身体是同样不净的,但因生人的身体给外部的装饰所遮蔽,不认识它的不净相罢了。

89

本来这个身体是三百多根的骨聚,一百八十关节的结合,九百腱的连结,九百块肉所涂,湿的人皮所包,外为表皮所遮,无数大小的孔隙如油壶一样的上下漏流不净,虫聚的寄生处,诸病的住处,一切苦法的根据地,九个疮口如溃破了的老脓疱一样的常流不净——即两眼出眼眵,两耳孔出耳垢,两鼻孔出鼻涕,口出食物津液痰血,两下门出大小便——九万九千的毛孔出不净的汗汁,为苍蝇的缠绕,假使他的身体不注意用齿木刷牙、洗脸、沐、浴、穿衣等,或者如生来一样的蓬头散发去从村至村的游行,则于国王、清除粪秽者、旃陀罗等之间是同一厌恶之身,没有什么差异的。这里国王或旃陀罗的身体,其不净、恶臭、及厌恶是没有不同的。

90

只是在此身上用齿木和洗脸等清除其齿垢等,用各色的衣服遮蔽其羞部,涂以各种颜色的涂料,饰以花等各种装饰品,然后执取「我」或「我的」,如是作成其形式而得其地位。因为此身给外部的装饰所遮蔽,不知道他的如实相的不净相,所以男子喜爱女人,女人喜爱男人。依第一义说,实无少许值得喜爱之处。

91

的确,不论发、毛、爪、齿、唾、涕、大便、小便等那一部分,若从身体落下之后,叫人用手去一触也不愿意,都是觉得那是憎嫌厌恶的。其实遗留在身体的部分和落在外面的是同样厌恶的,只因他为无明的黑暗所笼罩,自生贪染,执取其身体为「喜、爱、常、乐、我」而已。如果这样执取的人,正如昏迷了的老野干一样,一天它看见未曾落花的甄叔迦树,便自想道「这是肉块」。

92

所以说:

譬如林中的野干看见了开花的甄叔迦,它想道「我已得到了肉树」,急急的向前奔跳,

贪婪的野干尝尝缤纷的落花,执着说「这地上的不是肉,挂在那树上的才是啦」。

有智慧的人不但不执落掉的部分,留在身上的也视为同样的不净。

昏迷的愚人执此身为净,由此而作恶,苦恼不解脱。

所以有智慧的人,在死人、或活人的身上除去净性之想,当见污秽之身的自性。

93

即是这样说:

此身像粪一样的臭,像尸一样的不净,为愚夫所喜爱,为具眼者所呵弃。

这个臭秽之身,那知是个湿皮囊,有九门的大疮伤,常有不净的奔放。

若把此身的内部翻过外面来,就要拿根棒,把乌鸦和犬赶开。

94

是故有善德的比丘,无论在生人的身上或死人的身上认识了不净的行相,即取那相作为业处,直至证得安止定。

为诸善人所喜悦而造的清净道论,在论定的修习中完成了第六品,定名为不净业处的解释。